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Sayings:
前两天我看到一条热搜:
其实话题下面大部分人讨论都挺积极的:30岁正当年,也没什么不敢追求的。
但同时我也看到,比起30岁敢不敢追求理想,到了这个年纪,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点更让人发慌。
前不久,我们请张艾嘉也聊了这个问题。
她23岁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28岁拿到金马奖最佳女主;
罗大佑为她写过歌;
唱哭太多人的《爱的代价》,是李宗盛为她而写。
如今你很难想象,这个女人已经68岁了。
这是以前的她和现在的她:
她四年前说过一句很安慰我的话:我才不过64岁,跑起来,路仍长。
那种从容豁达的心态很吸引我。
新世相live第24期,我们请张艾嘉在现场,解答了很多年轻人的疑惑。
下面是我们那天具体谈话内容,希望给你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
张艾嘉:大家好,我们今天演讲主题是“我又遇见了青春”。
为什么会讲这个主题?
在或年,我拍了一个电影叫《》。
那时刘若英就跟我讲:“张姐我们可不可以做一张唱片也叫《》?”
我说挺好的,后来我们就开始做这个唱片。
里面有一首曲子是我电影里面很短的一个配乐,叫《短歌》。
歌词一开始是这样的:青春它径自走了,也不管我多舍不得,其实我也晓得,它陪我够久了。
我问了一些朋友,你觉得什么是青春呢?
我一个朋友是美术指导叫文念中,已经50岁了。
他说青春应该是轻狂岁月,别人告诉你,这个行不通你也要坚持己见,去闯一下祸。
我心想,其实我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这个好像跟青春没有什么关系。
我还问了奶茶刘若英。她说当你找到它时它已走远,它是各种可能,有迷惘,有不怕,有勇敢。
我有一个新闻工作者朋友,说青春是滤镜,是对未经拷问的人生和故事。
听起来好像是有点年纪的定位,那到底青春是一个名词还是形容词,到底青春是外表还是内心呢。
有一天我31岁的儿子就跟我讲:“妈妈你不要觉得奇怪。其实我们对所谓的Z世代,也搞不懂他们在想什么东西。”
我查了资料之后才发现,Z世代,是从95后到00年后的网生。
他们很追求速度,急于成功,任务导向。
在如今资讯非常发达的环境之下,很多人都有所谓的焦虑、不安。
可问题是,这些年轻人并不知道,这些情绪其实是来自资讯过分发达,从而让他们变得有些消化不良。
很像你去吃自助餐,你看到所有东西都那么引诱你,你什么都想吃,什么都想试,吃完就会消化不良。
所以他们很希望自己能够被看到,希望自己出人头地。
而且没有一个人甘于做一个,快快乐乐的普通人,大家都要让人看到。
可是要出人头地,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们的青春。
我相信年轻人一定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方式,
当他们得不到成就的时候,当他们没有被看见,当他们觉得我就算是努力,我也不一定会成功,那我成功又不一定快乐。
那这些情况之下,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有的人就会把他们这份渴望,这份心境转移到另外一个境界里去。
有的人会摆在别人身上,可能就是希望他所崇拜的偶像,可以帮他把事情做好。
或者是他自己走入一个动画的世界,或者是他走到一个虚拟的世界。
可是这些东西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
所有的事情,最后能够让他们撑过来的,其实也是他们的青春。
今天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艺术家,他是*永玉老师。
他是一个最酷的95后,他今年已经97岁了。
97岁的他是一个老顽童,他经历过战争,经历过太多事情。
但你从来没听过他讲苦这个词。他的书里写了一些很值得分享的东西。
他说幸福这个东西不公平,苦难却是细致的,公平地分摊在大家的肩上。
所以卡夫卡说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痛苦。
其实我们除了讲苦以外,我们可以讲孤独、孤单、困难。
其实那个问题并不只是在你一个人身上,大家所遇到的很多的困境,都分摊在很多人身上。
所以*老师在整个动荡的时代,他每一天都是认认真真地,苦苦地一直做他喜爱的工作。
而且他不只是工作,他是认认真真不虚度时光的劳作。
他说人生一定要不停地往前走,一定要不停地做,不要空耗着双手。
以前有人问我,在画画时碰到瓶颈该怎么办。
我说怎么可能在一个艺术里面会停止呢,我选择了电影的工作,也是因为我觉得电影的工作在我的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停止学习过。
*老先生也有讲,他在93岁的时候,因为一个朋友一句话,说可不可以在宜兴茶壶上画一些东西。
他说送给朋友的茶壶坏了,坏了以后他说不如我来做茶壶,他就跑到宜兴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多把茶壶。
他就是每天画《水浒传》的个好汉,画了以后还在上面题他自己想写的东西,就立刻丢给人去刻,刻完以后立刻烧。
一个多月时间,做了93把茶壶。
你想想看一个93岁的人,有这样的一个精力跟心境,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而他一点都不觉得累,做完以后怎么办呢?我不晓得这个东西到底是要卖给谁,我怎么去处理这个呢?
他说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他就只是一脑门想做这件事情。
其实从这里面我们就知道,一个人怎么去享受人生,享受他自己的生活。
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新闻,了解一下目前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了。
所以这些点点滴滴,我觉得都似乎是我们大家的模范。
然后我们就仔细想说,那到底青春是什么,所以最后我们还是在离开他的时候问他说,*老你觉得青春是什么?
“要适应新东西,的确需要一点向心力和诚意,还要一点谦虚,这也是长生不老妙药。”
主持人:接触到的年轻人中,他们最常问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张艾嘉:他们其实都不问我问题,这个就是年轻人跟我们沟通的方式。
他们都不问,只是我问他们问题。
有时他们讲出来的那种焦虑,其实我们都经历过。
所以跟他们聊天并不是太难,除了他们的用词我常常听不懂。
我最近听到好多年轻人有抑郁症。
我相信如果你有一个方式,有一个出口的话,应该都不会有抑郁症,除非你真的是找不到出口。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接受喜欢自己呢。
这不是自恋,自恋是另外一回事。就是喜欢自己,爱护自己,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把它做好。
其实我一直对成功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把事情做好。
如果我们不把成功那个事看得很严重,会不会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比较好一点,舒服一点呢。
主持人:现在年轻人好像没权力做一个普通人。但我就很好奇一件事,台下坐着的很多人,看你都是很成功的前辈,一个传奇人物。
如果他们对你说,你已经这么成功了,你却跟我讲说做一个普通人挺好的。
你有什么立场跟资格呢,如果他们这么问怎么办?
张艾嘉:第一我不懂什么叫传奇人物,因为你一讲传奇人物,我就觉得应该好像有一个翅膀要飞到哪里去,我跟人家就不太一样。
有时候我很怕听到什么女神、影后……我很怕被放在神坛上。
我觉得自己还蛮落实的,我跟*老很相像的地方就是我们一直很努力地在工作。
我们非常认真地去对待我们做的每样事情。
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很简单随便的。
你们一定不相信,我们为了要讲刚刚那个15分钟的话,我已经苦恼了一个礼拜以上。
还写了不知道多少遍稿,想怎样可以讲得稍微不闷一点。
其实我每一样工作,都是认认真真地去把它做好的。
主持人:如果你很认真地去做自己想要的那个东西,就有可能去接近外在的成功?
张艾嘉:我只认为,我如果好好做好,就算没有得到什么所谓的外在成功,我也问心无愧。
主持人:你怎么看待成长这个话题呢?成长是一个阶段的事情还是它是一辈子的事?
张艾嘉:那要看你成长到什么程度了,有的人会成长、成熟,有的人就只是一下就变老了。
就是没有真正的成熟就老了,很可惜。
成长其实是一个非常快乐跟好玩的过程,如果你能够承受、接受所有来的东西,不管它是好的、坏的,它都是一个过程。
所以今天为什么我一直很想跟大家介绍*老师,*老师未必有大家讲的所谓那种名气。
可是他的一生,我觉得是一个模范,给不管你是有才或者没有才华的人的一种生活模范,我觉得那是他最珍贵的地方。
怎么去热爱生活,怎么能够在苦难时代里,还可以这样生活下去。
然后往前走,而且没有一点点悲伤留在他的心里跟眼里,这是很好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你很喜欢像“放肆、浪漫”这样子的词语跟情绪,但你同时又是一个女导演,经常监制不同作品,也在电影节做筹备型工作。
像浪漫、放肆这些感受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困扰吗?它会有负面的部分让你要去接受的吗?
张艾嘉:我觉得我自己还蛮浪漫的,我觉得我自己也蛮放肆的。
因为我比较不太会伪装自己,我并不觉得我会被全世界人喜欢。
我就是很真诚地把我自己懂得的,会的跟大家分享,那我就做我自己。
所以不管你是导演也好,监制也好,主席也好,它对我来讲那个东西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影响。
所有东西都是别人怎么看你的,可是别人怎么看你,来自于你怎么表达自己。
所以今天表现的我就是这个样子,我今天做导演也是这样,做演员也是这样,我做金马奖主席时我也是这样。
甚至我记得很多年前,台湾有一个电影公司找我做总监。
我跟很多大公司老板都平起平坐,后来有一天我决定不做了,因为我实在觉得我做得不好,所以我就不做了。
那天我离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其实我什么都不是,可是我也什么都是,我就是我自己。
我就回去去做我的演员,如果你很自在地能够做自己,那些名字,那些所谓的头衔对我来讲只不过就是头衔而已。
所以就是怎么接受你自己,喜欢你自己。
现场观众提问
Q1:您刚刚说不管做什么事情,诚实地面对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诚实地面对自己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无论是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压力也好,还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一些目光,它给了我们很多枷锁,没有办法去诚实地面对自己。
比如说当你可能没这个能力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会跟你说你可以的。
这份压力就会让你没有办法诚实地面对自己,没有办法做得到这件事情,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了一种止步不前的那种状态。
张艾嘉:不管你想做什么,你觉得你自己不足在哪里?你可不可以面对你自己的不足?
我第一次当导演才25岁。
那个机会来得很偶然,那一年我拿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公司老板听说我很喜欢做幕后,有一个机会让我做导演。
可是我做得非常不好,戏还没有上,我就承认我失败了。
我跟所有的新闻记者讲我拍得很烂,我觉得我很诚实,可是电影公司非常生气。
觉得我有必要这么诚实吗?当然我可以跟自己诚实,我不应该那样诚实,这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可是因为这件事情,我会发觉错不在别人,人家批评我没有拍好都是应该的。
是我怎么看自己,我的不足在哪里,我根本都还没有准备好,我就自认为自己可以,那我就回头乖乖地去学习。
我就回到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一点一点去学习,什么是做导演,什么叫写剧本,我从头开始慢慢一点一点再去学。
经过了好几年之后,我才有勇气再去拿起做导演的机会。
这就是我想说的,你有没有准备好,就算你觉得你自己目前是准备好的时候,你也会碰到一些挫折。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告诉你,你这里还不够好,可以更好一点。
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成长的过程。
所以你不要担心压力,谁没有压力?每个人都有压力。
我们的压力也好,我们的孤单也好,我们受到的批评也好,都是很公平地分配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所以不要担心,我们都有这个过程。
Q2:我想请问一下张老师,您是什么机缘巧合,就是灵感来了要做这档《念念青春》这档节目吗?
张艾嘉:《念念青春》在开始筹备时,一直想让很多人去拿出他以前年轻的时候写的文本出来跟大家分享。
我们讲青春年华,那个是有时间性的,可是越做越觉得青春不只是时间性。
我们想知道,重新拿那个时代的文本来念,是什么感受?你怎么看你自己的过往。
你所有的过往都是一定影响到现在的你,无论好坏。
Q3:《少女小渔》和《》这两部电影在我的成长路上有很深的影响。
这部电影中三个女性角色,您是如何进行创作的?如何能把这三个角色塑造得那么精准?
张艾嘉:我当时要求李心洁写20岁的故事,刘若英写她30岁的故事,我自己写40岁的故事。
我的儿子很紧张,跟我说妈妈你要快点,不然你就不是40了。
我开始写的时候,每一天都在等待,我写得很快。
其实李心洁也写得蛮快的,虽然她丢给我的东西我后来做了修改,可大多数那个情绪是来自于她的:
就是一个充满了梦想,以为离开家乡就可以很好地去追求自己梦想,就会立刻达到一个好成果的一个女孩。
其实最后是没有,可是在那个没有当中她自己也稍微有了某一种成长。
奶茶的部分就比较复杂,因为奶茶是30多岁,她几乎每隔一个礼拜就给我一版新稿,每次故事都不太一样。
一会情绪很悲伤,一会情绪很孤单,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有。
后来有一天我跟她说,奶茶不要再给我故事了,因为我觉得我很清楚她举棋不定,她太多选择了。
所以,我用她的情绪写了一个她,写了一个刘奶茶。
一个30多岁的女人,有很多的选择而无法选择。
你会发现,随着年纪增长,有些人是成熟,而有些人只是变老。
这取决于我们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度过这一生。
能在焦虑迷茫的时候,依然不停地往前走,不停地做,不空耗着双手。
这或许也是“怎么活过这一生”的最好解答。
她那天还告诉我,最近在筹备一档很有意思的,青春文化纪实综艺《念念青春》。
会邀来你熟悉的那些新老朋友,拿出青春时的私密文本,以念诵会的形式探寻他们的青春秘密。
以上就是新世相live第24期的全部回顾了,下一期我们的嘉宾名单和主题也在进行中了。
你有什么想要去现场看的嘉宾或者讨论话题,也欢迎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和我们留言,我们下期见。
撰稿:祝有肉
责编:袁三点
晚祷时刻:
“有些人是成熟
而有些人只是变老”
——张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