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网拍速览
最好新秋时,与「紫砂新青年」一起探物外之趣
紫砂新青年
Morning21
-09-:00
发表于江苏
02:01▲嘉德网拍「紫砂新青年」专场速览
陆游在《闲适》里写道,“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新秋九月是最好的月份,适合出游、赏景,更适合饮一杯白露茶。
春茶喝的是鲜,秋茶喝的是闲。暑退凉风起,烹茶对秋月,闲饮一分甘。此时的“思秋”,绝不是无病呻吟的感怀哀叹,而是研精覃思,是厚积薄发,也是承前启后的新铺垫。
与一杯秋茶相伴,思绪可以任意驰骋。正如《浮生六记》所载“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又至金秋,「紫砂新青年」携21件紫砂精品,约一杯秋茶,将上半年的积淀和思索都化入杯中,酝酿出炫彩斑斓的所见、所思、所感。
经典器型观盛世与人杰
紫砂的传统经典器型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其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了紫砂的“前世今生”、不断演变,如典籍一般记录了它们背后的故事情怀、流转传承,更因为紫砂在特有的恒久与静谧中,将“静物”中蕴藏的思想观念、精神标识、文化精髓提炼出来。
于是我们在传承中还原并再现了曾经的盛世与人杰。这些沉淀着历史烟云的“宝物”穿越了时空,来到我们触手可及处,直抵人心间。
01
名家经典
大彬橄榄壶,温可嘉,青灰泥,cc
“橄榄壶”形如橄榄,敦实古朴,明末便有此造型的紫砂器。壶身高挺,鼓腹饱满,线面简洁,呈橄榄状。短直流,高圈把,圈把下部垂耳,气宇轩昂之势。颈部与壶口线融于一体。盖微穹,连盖沿塑三弦线,将盖面分为三阶,整器造型中点睛之笔,宝珠钮。
彭年石瓢,周倩,老段泥,cc
此件《彭年石瓢》壶身线条挺拔极有张力。流把比例适度,对称和谐,呈舒朗大气之姿。线条流畅,过渡自然,底腹连成较为挺拔的圆锥形,三足撑起壶身,雅致端庄。心摹手追,承袭彭年石瓢之气韵。整器文雅中见秀丽,浑朴中见逸趣,刀笔为饰,文人壶之韵,可细细品之。
02
以古为师
巍然,朱寒涛,紫泥,cc
取名为《巍然》,源于此壶整体如巍巍河山,气势挺拔且细看也不失柔情。壶身俊秀,壶嘴、把、钮,三者皆为方圆结合,刚柔并济,整体线条流畅温润,实为品茗赏玩佳作。
闲方,袁鹏,朱泥,cc
整体简洁明了,形制特别,六方造型挺括,淳朴无华。大朴即大道,个人更偏爱这种返璞归真的简单之作。器型上它不是传统的正六方器,更像是菱形。这种异形的方器比较新颖,给人更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整体十分小巧精致,具有一种特别的和谐之美,在气质上尤显朴雅高贵。
隐方,周俊跃,紫泥,cc
隐而不彰,雅而不乏。方中寓圆,圆中藏方。
在传统矮莲造型的壶体上等分六瓣,先以圆拍方成形,后压制阴线,呈现六瓣菱花状态。
古贤六方,许晶,黄金段,cc
《说文解字》:“贤,多才也。”古人常以“贤”寓意儒雅之士。借以此壶传达恂恂儒生之气。壶身呈高六方式,线条明快挺秀,棱角俊朗,将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刚劲有力。似君子孤高清雅。
艺脉相承观己身续前缘
紫砂新青年们从来不是时代的看客,而是担负起承前启后的先锋和实干家。艺术与文化脉络跳动中,他们便是奔腾的新生血液。他们从优秀的传统中寻找源头活水,窥古思今,继往开来,融汇陈与新,既延续前人的脚步,也大胆迈出自己的步伐,让更多人感受紫砂的魅力,紫砂便因此生生不息。
01
与当代名家对话
五色开片腰圆石瓢,史竹儒,家藏黑料,cc
紫砂陶土素来有“五色土”之称,自古以来,宜兴黄龙山岩层中这些颜色质地各异的共生矿孕育出了中国历史上五彩斑斓,百花齐放的紫砂文化,此壶的灵感即来源于此。以“徐门紫砂”经典的《腰圆石瓢》为基底,运用冰纹开片工艺将不同的原矿色块随机粉饰在壶身,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尝试探索泥料表现的丰富性、趣味性。制成此壶也意在崇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华夏巧匠的智慧结晶。壶底印有“汉棠督造”款识,象征“徐门紫砂”的传承与接力。
观己,汪裕,底槽清,cc
作品延续喻小芳(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艺术风格,身线流畅、简洁明朗、流把舒出自然,肩面造型如水波涟漪,显大简大雅之趣。
取竹为壶钮,如破土嫩竹,尽显其三年扎根厚积薄发之风骨,又如水滴入湖与壶身形成自然呼应,引人静心观己。品茗此壶,既可解读竹子的品格。又可感悟自身,以物观己,常思己过。
02
让自己成为一种风格
七贤-嵇康,马品一,段泥,cc
《七贤-嵇康》是“竹林七贤”系列的第四款,本意是作为“七贤系列”的终曲。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想到音乐,便很自然的联想到《广陵散》,又在此基础上想到了嵇康。在作品风格上总结性的发挥了这个系列的主韵律。史有所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顺着“七贤系列”的风格发挥。扭曲变形的壶身象征着嵇康生活中的挫折,但依然坚硬无畏的向上生长。整体壶型表达着对嵇康的敬仰,昂首面对正在发生的一切。
道慧,勇禹愿,老紫泥,cc
此款《道慧》为《道慧二式》,区别于年所作《道慧一式》。葫芦谐音“福禄”,作为道家的代表图腾,贯穿了两代《道慧》的设计理念,相比一式,《道慧二式》将葫芦做了更具象化的体现,从壶身到壶盖,再到壶钮甚至壶颈壶口,从下到上都贯穿葫芦这一主题。壶嘴改为炮嘴,出水更流畅。壶身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红华题字“一枝独秀”,“大枝”为勇禹愿笔名,“一枝独秀”饱含着大师对勇禹愿艺术道路的期待,壶身反面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孔雀,呼应“一枝独秀”。
容若,蒋程思,紫泥,cc
此壶名唤《容若》,字面意思是香草生长旺盛,喻为君子的美好品德。此壶刚硬中带着柔和,就如一位品德高尚的谦谦公子。远观之高洁,近观之温润。
壶身采用泥绘的装饰工艺,以壶为纸,以泥为墨,选择山水泥绘更能衬托出作品雅而不俗。
福禄,邹杨,黄龙山鹅黄朱泥,cc
婷玉,许文,黄龙山鹅黄朱泥,cc
这两件作品采用了难得一遇的黄龙山鹅黄朱泥,黄龙山朱泥本就非常稀少,朱泥夹层中泛黄部分,泥色纯正、细腻如鹅蛋黄的“鹅黄朱泥”更是难得一见,极其珍贵!经久泡养,养成后有玉石之感,可处处让你感受到温润细腻之感。
《福禄》,有着美好的寓意,造型小巧精致,底部无软塌相,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截盖与壶身严丝合缝,线面一体完整。整体造型给人以把玩的乐趣和回味的空间,透着灵秀感。
《婷玉》,远观如少女初长成,亭亭玉立,精致中不失灵动。壶身鼓腹,壶盖饱满圆润,整体上窄下宽,一气呵成。
三友·轮,姚佳,紫泥调砂,cc
“岁寒三友”的题材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壶器造型集松、竹、梅干一体,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三种植物经冬不衰,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
作品集合了复杂的元素,作者巧妙地采用了艺术化的处理方式,由繁入简,彼此包容。“轮”为轮回之意,演绎出大自然的奇妙与生命之伟大。
03
从古代器物中创新
镜花,韩旭,本山绿泥,cc
《镜花》此壶取本山绿泥,采用古法慢轮(木转盘)制作。壶型源于宋式执壶,高颈鼓腹细长流,端庄秀丽,颇具典雅飘逸之美。搭配一个盖置,灵感源于古铜镜,背面饰以阴阳如意纹、回纹、鼓钉纹,中心菱花与壶盖菱花相呼应,镜面篆书“水月镜花”。
水月镜花,是一种虚幻飘渺、空灵幽深的境界,到了水月镜花的境界,则观心心明,察性性空。对水月镜花的了悟是一种豁然贯通,是心体湛然、自由无碍的境界,而我们执壶品茗正需要有这种水月镜花的心镜。
卮玉重光,马冀,紫泥,cc
作品造型灵感来源于汉代玉卮。卮,古代盛酒器,尤以玉卮为珍。此壶嘴、把、钮汲取了玉卮的造型要素,用现代设计转化为紫砂壶的表达。整体在庄严肃静中显现出钟灵物华,用宜兴紫砂这一载体,重现华夏文明之光。
鬶,尚赟,紫泥,cc
壶身参照山东龙山文化的陶鬶,壶嘴借鉴陶鬶的鸟喙壶流,采用自然界中鹈鹕鸟的食囊作为嘴的造型。壶盖参展牛盖莲子,与嘴和鋬相呼应。作品要想立得住,前提就是要有根据,有根基,龙山文化的陶器就是中华文化的根。
创新之作观时代与未来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青年要新,紫砂要新,于是世界也是新的。他们开掘出紫砂在新时代的新意义,用自己独有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与紫砂特有的造型语言,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演绎,让更多人感受到紫砂世界磅礴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创造力。
01
将风云幻化成器
御风,何流,紫泥,cc
风虽无形却能使天之云雾、林中之木、山中之石、海中之水所感知,风之势无形中蕴含着改变万物之能,而龙之威亦能御风而行。
02
来自遥远的未知
遇研,董慧山,紫泥,cc
“科幻、外星人、UFO未解之谜......这类让人迷惑的词是儿子最近和我聊天最多的话题,也是我从童年直至现在都在迷惑和感兴趣的。”作者董慧山和儿子一起创作了这组作品。
孩子画的飞碟壶拙朴、可爱,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董慧山在制作过程中,试图捕捉孩子的童真。选用紫泥表达出古朴和神秘,在器形设计上则是去繁就简,尽量简化但要保留飞碟的神秘特征,结合茶壶的特征完成。另一个飞碟形的小配件,可做醒茶之用。
03
紫砂亦可抒怀
饮中君子,杨涛,底槽清,cc,王亚平刻
天行健,地势坤,君子耿介,噙一口平淡,饮一杯苍凉。饮中君子壶,脱胎于远古的酒器,尝尽千古浓烈,才喝得出人间有味是清欢。壶形整体方于外而圆于内,做人之本,处事之道,守规矩,知进退。俯仰天地,和而不同;壶钮古拙,以璞为真。壶嘴壶把如书生负手叉腰,指点江山,万千锦绣,一纸青绿,勾描渲染。
繁花,任伟,青段,cc
将花,取舍组合,抽象概括,融入《繁花》的创作之中。
整体造型饱满挺立,风姿绰约,展现花怦然绽放的动态感。壶盖巧妙设计制作成盛开的花朵,壶钮似花蕊,下铺花瓣三片。(“三”在古代有“多”的含义,多即繁盛。)
文若其人,言为心生。通过花的外形神态展露生命美,抒发对于花、对于浪漫、对于自然的喜爱。繁花是作者的精神写照,是作者人生这一阶段的记录,言志且缘情。
《繁花》盈盈一握,手掌之间,初看柔,细看却又能体会到花开四季的旺盛生命力。
观这些作品,我们不禁感动于紫砂文化的广阔博大与弦歌不辍,更对紫砂的未来寄予新的期冀。我们要知道紫砂缘起何处,更要知道紫砂应迈向何方。
这个新秋,从一件紫砂壶开始,发现更多的物外之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