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一座城市市民文明素质发展状况,这是个大课题。以江苏省宜兴市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示例。
宜兴阳羡湖畔阳羡溪山美胡锦超供图“宜兴紫砂”“阳羡茶”“氿”“徐悲鸿”“周培源”“宜兴竹海”“善卷洞”“大觉寺”“宜兴百合”“梁祝传说”,这些文化符号如今成为宜兴社会文化和人文景观的重要表达语。这是宜兴当地在一次网络文化节期间组织网民评选产生的结果。
宜兴的氿其中,“氿”为湖泊名,在宜兴城市两翼,东氿、西氿和团氿彼此通连呈东向西串珠状,是长三角南缘的小型浅水湖泊。以汛期水统计,西氿面积为10.7平方公里,团氿3.16平方公里,东氿为7.52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在百度词条或汉语词典上,“氿”字的释义项中均有“在江苏宜兴境内”这样的表述。阳羡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宗伟方先生介绍,这个字宜兴人几乎都认识,但向外地人介绍这个字往往颇费口舌。
在道路交通导航时,语音提示会出现“鬼滨大道”,宜兴当地人知道“氿滨大道”,外地人对此还是有些疑问的。(江南晚报记者何小兵)